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3D腹腔镜辅助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附视频)
    张卫, 朱晓明, 周乐其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4, 13 (01): 67-67.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4.01.015
    摘要 (227) HTML (0) PDF (1254 KB) (4)

    手术时长:约14分钟

  • 2.
    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单孔加一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一例(附视频)
    周启阳, 何宋兵, 胡优, 陈昕, 周雨迪, 周晓俊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 12 (04): 348-352.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3.04.013
    摘要 (200) HTML (0) PDF (1038 KB) (4)

    便秘是常见的消化道临床症状,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显著提升。然而,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慢传输型便秘(STC),手术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便秘这类良性疾病,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手术为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单孔加一腹腔镜系膜层面优先的全结肠切除术治疗STC的病例,并对该术式的可行性、优劣势及个体化进行讨论。

  • 3.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结直肠癌发生与发展及化疗耐药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那迪娜·帕尔哈提, 黄陈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 12 (03): 241-247.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3.03.011
    摘要 (196) HTML (6) PDF (878 KB) (18)

    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内占据发病谱第三位和死因谱第二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肿瘤微环境息息相关,其中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具有控制癌症进展的特性。对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的进一步理解可能有助于发展新型的癌症诊断、治疗方法与预后模型。本文介绍了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的来源和异质性,总结了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在结直肠癌生长、侵袭转移、细胞外基质的重塑、血管生成、肿瘤免疫和化疗耐药方面的作用,以及靶向治疗的新进展。

  • 4.
    Her-2阳性结直肠癌的诊治进展
    吴寅, 陈智琴, 高勇, 权明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 12 (05): 420-425.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3.05.009
    摘要 (195) HTML (6) PDF (761 KB) (15)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精准治疗理念的提出及精准诊断技术的改进,关于Her-2阳性的结直肠癌逐步引起学者的关注。Her-2阳性结直肠癌总体约占5%,包括Her-2过表达,ERBB2基因扩增及突变。目前对于标准治疗失败的Her-2过表达或扩增的结直肠癌患者已有诸多研究证实靶向Her-2治疗的可行性,但Her-2突变型患者目前尚无确切可行的治疗策略。笔者就近年来Her-2阳性结直肠癌的诊治进展作一概述。

  • 5.
    结直肠癌粪便筛查的现状与展望
    鄂一民, 孙司正, 范小彧, 喻春钊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 12 (04): 331-336.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3.04.010
    摘要 (178) HTML (5) PDF (771 KB) (23)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常因早期症状不易察觉或不典型而被忽视或延误诊治。近年来,以粪便为标本的非侵入性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因其简便、无创、经济等因素在基层及临床广泛开展。粪便隐血试验是目前结直肠癌非侵入性筛查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其他粪便筛查方法仍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多种方式的粪便筛查联合检测较单一方法表现出了更好的灵敏度,这提示可以联合多种非侵入性筛查方法构建结直肠癌筛查模型,以精确更适合行结肠镜检查的目标人群。本文就结直肠癌粪便筛查方法的现状及未来进行综述。

  • 6.
    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吻合口血供判断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结直肠肿瘤分会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 12 (06): 441-447.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3.06.001
    摘要 (176) HTML (3) PDF (3758 KB) (10)

    吻合口漏是结直肠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吲哚菁绿(ICG)近红外荧光血管成像(NIR-FA)技术可以在术中有效地评估标本切除后肠管残端血运情况,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目前,针对如何应用ICG NIR-FA技术评估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吻合口血供尚存争议。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针对ICG的可行性、安全性、给药方法以及术中具体操作进行全面概述,并提出8条相关共识,旨在为中国结直肠外科医生使用ICG NIR-FA技术评估吻合口血供提供参考和依据。在本共识中未解决的相关问题,尚需进一步临床实践,并积极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逐步探索和解决。

  • 7.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指征及并发症的防治
    潘欢欢, 贺鑫怡, 王松胜, 朱喆, 厉周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 12 (03): 177-181.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3.03.001
    摘要 (171) HTML (8) PDF (882 KB) (23)

    直肠癌常因侧方淋巴结转移复发,外科手术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在治疗上,是采用侧方淋巴结清扫作为标准治疗,还是将其当作远隔转移而以放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东西方学者观点不同。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操作复杂,可能引发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加上新辅助治疗后可能出现的组织水肿及纤维化,手术难度进一步增大,技术广泛开展受到了限制。因此,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把握手术指征,是侧方淋巴结清扫治疗策略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 8.
    多功能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血管成像技术在腹腔镜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 Ⅳ式)中的应用(附视频)
    李博, 胡刚, 邱文龙, 汤坚强, 王锡山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 12 (06): 524-528.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3.06.015
    摘要 (163) HTML (0) PDF (3826 KB) (5)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因减轻患者痛苦,加速术后康复,已成为肿瘤外科主要技术之一。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因避免腹部辅助切口,被誉为微创技术的又一重大进步。然而,在推广NOSES技术运用于临床的过程中仍然需面对肿瘤根治和手术安全性两大问题。本研究应用多功能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于结直肠肿瘤手术,旨在提高NOSES技术的根治性与安全性并缩短NOSES学习曲线。

  • 9.
    初始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刘玉星, 刘晨鸣, 杜金林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 12 (04): 337-341.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3.04.011
    摘要 (153) HTML (10) PDF (657 KB) (39)

    结直肠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已经成为发病率居全球第三位的恶性肿瘤。大约25%的患者在首次诊断时表现为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手术治疗通常被认为是CRLM患者潜在长期生存的必要条件。CRLM初始可切除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42个月,5年生存率为35%~40%,而初始可切除率不足20%。因此,通过转化治疗后,对初始不可切除的CRLM进行手术切除,将显著改善CRLM患者的预后。在这篇综述中,我们介绍了关于初始不可切除CRLM转化治疗的最新文献,并讨论了其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等研究进展,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 10.
    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后降乙结肠血流通路重建机制研究方法的探索历程
    王英, 薛意恒, 刘国勤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 12 (04): 265-271.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3.04.001
    摘要 (152) HTML (13) PDF (1160 KB) (38)

    经过多年观察研究发现,肠系膜下动脉(IMA)高位结扎为乙状结肠和直肠癌根治手术常规方法之一(在几个方面有一定优势),过去由于研究方法限制,对于IMA高位结扎后降乙结肠侧支血流通路只有“边缘弓”和“Riolan弓”理论(尤其术后Riolan弓的具体形态几乎没有直观显示的研究报道)。本人近5年潜心研究小血管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成像方法,发现“Riolan弓”(加“”代表仍借用这一概念)的演变过程,并且引入流体力学原理进行解释,后通过术前、术后对照研究进行了验证。本文结合文献为大家疏理这方面研究思路,供大家参考。希望有更多医生加入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对大家手术具体操作的注意事项提供理论依据。

  • 11.
    肠道菌群及肠道代谢产物参与慢性便秘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何吉鑫, 杨燕妮, 王继伟, 李建国, 谢铭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 12 (06): 495-499.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3.06.010
    摘要 (149) HTML (4) PDF (1003 KB) (16)

    慢性便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之一。便秘患者和正常人群的肠道菌群存在差异,其生物多样性发生改变,提示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与便秘的发生有关。肠道菌群及相关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调节肠道相关信号通路来影响肠道功能,参与便秘的发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肠-菌群轴与便秘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并对肠道内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慢性便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而且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许多学者致力于探索慢性便秘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因素。然而,现有的报道尚未完全阐明便秘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和宿主代谢的调节机制,许多研究结果存在分歧甚至矛盾之处。本文将从肠道菌群与肠道代谢产物出发,讨论脑-肠-菌群轴在慢性便秘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展望益生菌及粪菌移植对慢性便秘潜在的治疗效果。

  • 12.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感染路径浅析
    张臣熊, 吴雨凝, 谭皓, 续菡, 张迪, 孙锋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 12 (05): 353-362.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3.05.001
    摘要 (135) HTML (8) PDF (1858 KB) (31)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PNF)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感染,一般由多种细菌(包括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而发病。PNF感染可沿着肛周、会阴的浅筋膜扩散,上至腹壁,下达下肢,同时感染还可能向深部蔓延,到达肛提肌上间隙、膀胱周围间隙、直肠后间隙等盆腔腹膜外间隙,甚至进一步蔓延至腹膜后间隙。这些感染常常是沿着筋膜、筋膜间隙进行播散,同时还可以沿着血管神经穿行孔进行蔓延。尽管目前医疗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和发展,但临床医生在PNF的诊断及治疗方面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本研究旨在通过大体解剖资料、病例资料、既往文献回顾性分析肛周会阴、盆腔、腹膜后筋膜及间隙解剖知识,以及PNF的感染蔓延播散途径,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 13.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关键问题探讨
    李绍堂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 12 (03): 190-195.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3.03.003
    摘要 (128) HTML (4) PDF (787 KB) (23)

    近年来,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我国开展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的单位也越来越多。然而,在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手术指征、患者的获益情况等方面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就LLND的历史研究进行回顾,并围绕其分期争议、预防性行LLND的可行性、LLND与新辅助放化疗(nCRT)的关系,最佳手术适应证等关键问题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14.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研究进展
    杨红杰, 张智春, 孙轶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 12 (06): 512-518.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3.06.013
    摘要 (127) HTML (1) PDF (1086 KB) (3)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策略一直是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在手术前临床上通常以淋巴结的大小及形态学改变来判断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但这种方法的准确性仍有待提高。近期研究提出临床危险因素构建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等可更充分地利用患者临床检验及检查指标,提高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有助于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本文主要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法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探讨高效能的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模型的可行性。

  • 15.
    血液生物标志物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侍新宇, 孙金兵, 何宋兵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 12 (03): 228-233.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3.03.009
    摘要 (125) HTML (8) PDF (723 KB) (20)

    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也位居恶性肿瘤前列。其中,直肠癌所占结直肠癌比例在逐年升高,且多数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预后差。临床上对LARC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已被广泛认可,而如何精准预测新辅助治疗的疗效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许多学者探索出一些血液生物标志物对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回顾直肠癌领域的研究,这些血液生物标志物大致可分为炎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营养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及肠道肿瘤标志物三大类。对于这些标志物,不同学者采取了不同的采样时间点,主要包括新辅助治疗前、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后。本文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血液生物标志物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

  • 16.
    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在直肠癌手术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王文钦, 王培鑫, 周少飞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 12 (03): 182-189.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3.03.002
    摘要 (122) HTML (7) PDF (1037 KB) (22)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是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的金标准。相比之下,是否加做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关于直肠癌的LLND术相关的研究文献,总结目前LLND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争议、手术技巧及入路,以期全面探讨LLND术在直肠癌中的应用现状,亟待解决的争议,为以后LLND术在直肠癌中的精准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文献参考。

  • 17.
    结直肠癌淋巴结检出数目影响因素分析及个体化评估展望
    焦帅, 关旭, 王锡山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 12 (03): 234-240.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3.03.010
    摘要 (113) HTML (6) PDF (844 KB) (16)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及病死率不断上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策略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模式。结直肠癌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是评估外科手术质量和实现肿瘤精准分期的必要保障和前提,也对患者后续治疗决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大量研究表明淋巴结检出数目受到整体治疗策略、手术切除方式、病理检出技术、患者个体差异及肿瘤异质性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也导致临床指南中要求“至少检出12枚淋巴结”的要求受到越来越多的争议。基于此现状,淋巴结个体化检出相关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热点话题,这也是有望确保淋巴结检出具有科学性的重要手段和发展趋势。目前,多组学数据应用与人工智能分析等前沿技术也逐渐应用到淋巴结个体化检出的探索中,并取得了一定临床成果,但多数研究成果尚待转化。因此,我们也期待未来有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来探索淋巴结的个体化检出,从而更好完善临床分期和指导治疗及判定预后。

  • 18.
    基于外科与免疫视角思考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处理的功与过
    关旭, 王锡山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 12 (06): 448-452.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3.06.002
    摘要 (112) HTML (11) PDF (1399 KB) (6)

    淋巴结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也是外科医生手术切除的重要区域。由于目前转移性淋巴结诊断准确性较低,尤其是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往往被误诊为转移性淋巴结,这也就导致相对激进的淋巴结清扫方式成为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的常规模式,旨在最大程度清除转移性淋巴结。然而,淋巴结不仅是肿瘤转移的常见靶点,它还是二级淋巴免疫器官,肩负着机体重要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肿瘤周围区域淋巴结存储大量肿瘤特异性杀伤免疫细胞,这为促进免疫治疗疗效提供极为重要的支撑。因此,"一刀切"式的根治性淋巴结清扫势必会打击和破坏机体免疫状态。基于此,如何看待淋巴结"亦敌亦友"的双重身份,如何对淋巴结进行精准诊治,既能彻底清除转移性淋巴结的同时,又能保留正常淋巴结生理功能,这已成为当下包括结直肠肿瘤在内多数恶性肿瘤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 19.
    结直肠上皮细胞ROS及FH检测对结直肠癌筛查的应用价值
    孙文琦, 吴欣荣, 王运荣, 赵贝, 窦晓坛, 李雯, 邹晓平, 王雷, 陈敏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 12 (04): 326-330.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3.04.009
    摘要 (108) HTML (5) PDF (616 KB) (3)
    目的

    探讨结直肠上皮细胞活性氧(ROS)及亚铁原卟啉(FH)物质检测对于结直肠癌筛查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20例,所有患者均行结肠镜组织学病理活检及ROS+FH试剂盒检测,分别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等各评价指标,并进行Kappa检验,以此探究ROS及FH对于结直肠癌筛查的价值。

    结果

    在220例患者病理结果中,结直肠癌患者样本20例,非结直肠癌患者样本200例。在结直肠癌患者中,ROS及FH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95%和100%;特异度分别为99%和69%;Kappa系数分别为0.919和0.288(P均<0.001)。

    结论

    结直肠上皮细胞ROS及FH对于诊断均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其中ROS检测结果与结直肠癌病理结果有极高的一致性,可作为临床早期结直肠癌筛查的简便指标。

  • 20.
    循环肿瘤DNA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与进展
    顾睿祈, 方洪生, 蔡国响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 12 (06): 453-459.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3.06.003
    摘要 (100) HTML (2) PDF (1313 KB) (6)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位居恶性肿瘤的前列,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和术后复发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临床工作者。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以循环肿瘤DNA(ctDNA)为代表的液体活检技术在肠癌早期筛查与诊断、术后微小残留病灶检测、辅助治疗的疗效和耐药监测等领域均取得了较多进步。本文总结了ctDNA检测技术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加以展望。

阅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