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图/表 详细信息
  •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方式对转流性结肠炎发病及转归的影响
    吴迪, 王楠, 吴涛, 张战胜, 张波, 杨振宇, 韦明光, 杨世荣, 高鹏, 乔庆, 何显力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 2021, 10 (01): 61-69.
    摘要 ( 137 ) HTML ( 7 ) PDF ( 26427 ) ( 9 )
    目的

    比较行预防性回肠单腔或双腔造口术对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转流性结肠炎发病及转归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14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入排标准从中选取68例,根据造口方式不同分为单腔组(31例)和双腔组(3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首次手术(Ⅰ期)及造口还纳手术(Ⅱ期)的近期结果、采集造口后3~4个月及造口还纳后4~6个月结肠黏膜内镜下改变(水肿,出血或接触性出血)及相关临床症状(失功能肠段浆液、黏液、血性分泌物,腹痛,里急后重,腹泻)信息。

    结果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除双腔组造口还纳手术时间低于单腔组外(50.00±7.55 min vs. 63.22±6.26 min,t=7.768;P<0.01),两组患者Ⅰ/Ⅱ期手术的手术时间、造口还纳距首次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腔组患者转流性结肠炎发病率显著少于单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1% vs. 80.6%,χ2=5.328;P<0.05);双腔组患者中、重度转流性结肠炎比例低,严重程度低于单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2% vs. 51.6%,χ2=9.656;P<0.05);单腔组患者造口还纳后腹泻发生率高于双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0% vs. 8.1%,χ2=5.082;P<0.05)。

    结论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预防性回肠单腔造口与双腔造口均安全可行;回肠双腔造口在预防转流性结肠炎的发生及改善转归等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组别 单腔组(n=31)

双腔组

n=37)

χ2 P
分度 5.328 0.04

6(19.4) 17(45.9)

轻度

9(29.0) 14(37.8)

中度

13(41.9) 5(13.5)

重度

3(9.7) 1(2.7)
症状

浆、黏液

1.012 0.424
11(35.5) 9(24.3)
20(64.5) 28(75.7)

出血

1.601 0.265
10(32.3) 7(18.9)
21(67.7) 30(81.1)

腹痛

0.949 0.378
8(25.8) 6(16.2)
23(74.2) 31(83.8)

里急后重

0.494 0.578
9(29.0) 8(21.6)
22(71.0) 29(78.4)
表4 造口还纳前DC发病率及其相关症状的比较[例(%)]
本文的其它图/表